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介绍
  • 2017年深圳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介绍 时间:2016-08-05 点击:131
    080901物理电子学(二级学科): 物理电子学招生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080901 专业名称:物理电子学(光电子方向)   学制:三年 所授学位 :工学硕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光电子、物理电子领域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动手能力、牢固专业知识,从事光电子材料、光电器件、集成光子器件和光电子应用系统以及相关的电子、电子集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a) 半导体照明技术——新型可见光LED器件与封装、LED应用中的光学与热学设计、光源检测方法; b) 太阳能电池技术——可见光与紫外光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太阳能电池应用; c) 集成光子系统——光通信用光电子器件、光电集成器件与系统、光子集成系统封装。 2、超快诊断及显示: a) 超快诊断器件技术——特种真空超快光电成像器件研究; b) 超快诊断电路技术——高稳定性超快高压低压大电流脉冲产生技术、超快电脉冲的整形技术、精密同步技术; c) 超快诊断集成电路——固态集成超快成像器件研究。 d) 纳米光电子技术——石墨烯、二硫化钼等二维材料的生长及其电子结构的研究。 e) 先进平板显示——PDP平板显示、非晶氧化物TFT材料与器件、透明导电薄膜;     导师队伍:      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2人。团队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学术带头人与主要学术骨干简介如下: 柴广跃:教授,物理电子学硕士点负责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半导体光源系统专委会副主委,主持过30余项国家、省部级半导体光电子领域科研项目,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等奖项多次、授权专利近20项。目前从事LED芯片、封装及照明应用系统、光通信用集成光子系统技术研究。 刘进元: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目前从事高时间、空间分辨诊断技术与器件及超快电子学技术研究。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并完成了1项国家863项目研究,1项国家既然基金项目和多向横向委托课题的研究,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课程设置:        半导体器件物理、固态照明技术、激光原理及技术、平板显示技术、物理电子学等。   教学资源        本学科依托“光电子器件与系统”省、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技术863-804光电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有MOCVD外延、半导体光电器件、封装、光电检测、聚合物材料、显示等8个专业实验室,以及“深圳大学—欧姆龙传感与控制联合实验室”和“深圳大学—大恒光电联合实验室”2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建有“深圳市LED热管理与故障分析评估中心”等公共研发与服务平台2个,正在筹备建立“深圳大学—Mentor Graphics半导体照明热管理设计联合实验室”、“深圳大学—Radiant-Zemax半导体照明光学设计联合实验室”。   奖助体系        光电工程学院于2005年开始设置牛憨笨奖学金,专门奖励从事光电子学和光子学研究的深圳大学优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奖金额度为每年一万五千元,分别奖给优秀硕士研究生6000元(3名),优秀博士研究生9000元(3名)。此外,还设有其它政府、企业设立的奖学金多项。 培养特色   培养特色:       1)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学生直接参与老师承担的高水平项目研究,科研平台好;2)重视方法学和关键技术研究,以实验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具有代表性的毕业生: 周忠伟,2006年毕业,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助理白伟东,2007年毕业,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 陈宏亮,2007年毕业,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贺才杰,2007年毕业,深圳富士康集团,工程师 高中伟,2008年毕业,香港凌云光子技术有限公司,部门经理 王峰山,2009年毕业易宝(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项目经理 谢超英,2009年毕业,易美芯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刘 飞,2009年毕业,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经理 张 平,2010年毕业,深圳安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许文钦,2014年毕业,深圳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光学设计高级工程师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的一般就业去向主要包括高校、企业、研究所及光电领域相关高科技企业。2013年其中6个有代表性的学生就业单位包括: 廖世东,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 冯丹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王晓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陈飞飞,深圳四方精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陈理辉,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刘  沛,深圳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对报考者的要求        欢迎具有半导体、光电子、电子技术、光电信息、测控、光通信、光源与照明、材料、化学与化工、物理等相关本科专业背景的考生报考。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推免生报考。   咨询电话: 0755-26538556            咨询邮箱:sbpengds@szu.edu.cn  
  • 2017年深圳大学光学工程专业介绍 时间:2016-08-05 点击:665
    080300光学工程(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080300    专业名称:光学工程  学制:三年    所授学位:工学硕士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光学工程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遵纪守法,具有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道德高尚,求是求真; 2)掌握坚实宽广的本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光学工程或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或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自如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4)身心健康。   学科方向 光电信息技术:以光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研究超高灵敏度、超快响应、超高空间分辨率、超宽光谱等多维及定量信息探测技术;在生物光子学和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两个领域开展方法学、器件技术、信息处理及应用研究,国内处领先地位。 激光技术与系统:主要研究远红外激光器、UV和VUV金属离子激光器、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超短激光脉冲的产生、放大、压缩与测量及激光显示应用等有关问题。         光子技术与器件:主要研究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光电性质、发光机制、高效率半导体发光器件与新型半导体激光器、纳米光子与光电子器件及集成、二元光学器件和光子晶体及应用等。         光学技术与仪器:主要研究光学信息处理和光学测试技术,重点围绕三维数字成像及造型、光学信息安全、机器/计算机视觉、集成光学信息处理系统与器件、微结构光学检测等研究内容。   导师队伍 正高职称17人,副高职称5人,博士生导师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人选1人 ,入选省级“千百十人才工程”3人,入选“广东省珠江学者”1人。         范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功率激光技术及应用等研究工作。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光电子行业协会理事长。从事“神光”系列高功率激光装置的研制及应用四十多年,先后研制成功“星光一号”、“神光-Ⅰ”、“神光-Ⅱ”等大型激光装置。在激光系统总体设计光束传输理论与应用、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先进成果。先后获得陈嘉庚奖、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一等奖、上海市一等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等。现主持863项目1项,参加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多次获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并担任大会主席,担任多个国内和国际期刊编委。         阮双琛,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光纤激光器、光纤非线性特性和超快光学器件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合作编有《汉英光学与光通信词汇》一书/合作著有《光纤传感技术新进展》一书。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深圳市劳动模范、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荣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王大珩光学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袁小聪,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SPIE Fellow, OSAFellow,主持973等多个重要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80余篇。         屈军乐,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深圳市领军人才。从事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荧光寿命成像和超分辨荧光显微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 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启动基金项目 1 项,深圳市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及多项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在Nature Photonics、Nanoscale、Optics Express、Optics Letters等期刊发表 SCI和EI 收录论文 180 多篇,申请专利 25件,获授权22件,其中获授权发明专利14件(含国际专利 1件)。         王义平,特聘教授、国家杰青、珠江学者、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光纤传感技术,在研项目9项,发表论文152篇,授权专利7项。 课程设置 近代光学、光电子学、傅里叶光学及全息、激光原理及技术、生物医学光学、集成光子学与光电子学   教学资源          1) 研究生培养依托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2) 光电工程学院与光电子学研究所院所合一,同时具备教学和科研优势,多数教师具有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经历;         3) 研究所具有1亿元以上的仪器和设备,其中90%是国外进口,这些仪器对研究生全部开放。         4) 拥有与美国和新加坡联合成立的国际联合实验室,资源共享。   奖助体系 光电工程学院于2005年开始设置牛憨笨奖学金,专门奖励从事光电子学和光子学研究的深圳大学(或与深圳大学联合培养)优秀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奖金额度为每年一万五千元,分别奖给优秀硕士研究生6000元(3名),优秀博士研究生9000元(3名)。   培养特色 光电工程学院与光电子学研究所实行院所合一。         1)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并重,学生直接参与老师承担的高水平项目研究,科研平台好;         2)重视方法学和关键技术研究,以实验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3)团队式培养,光学工程专业方向的老师有自己的研究团队,学生是团队成员,在研究团队中共同成长,学生更具团队协作精神。   就业方向 培养的学生除出国深造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外,主要在深圳本地的光电企业从事研发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或项目负责人。   对报考者的要求          1) 报考者的本科专业背景:电子信息类、物理学类、仪器类、数学类、计算机类、生物医学工程类、机械类、材料类等任何一种;          2) 虽不具备上述本科专业背景,但对光学工程专业有浓厚兴趣、数理基础好的学生;   咨询电话:0755-26733319         咨询邮箱:wenqiao@szu.edu.cn  
  • 2017年深圳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 时间:2016-08-01 点击:378
    050300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 050300  专业名称:新闻传播学  学制:三年 所授学位:文学硕士 培养目标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掌握新闻传播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中外互译、撰写外文论文摘要和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和传媒实践相结合,在新闻、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广告、编辑出版、公共关系、媒体经营管理或文化产业等领域,具备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能力。 学科方向 1.传播学(二级学科方向):本方向突出媒体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特别重视采取科学的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方法,集中研究新媒体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研究网络和新媒体传播对社会群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深刻影响,研究社会舆情形成和演变的规律等。  2.新闻学(二级学科方向):本学科方向包括中外新闻理论和新闻史研究、新闻实务研究及新闻体制改革研究。立足于广东和深圳新闻传媒改革和发展实践,研究主流媒体集团的体制改革、对外传播发展以及港澳台新闻业和亚太地区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等。 3.广告与传媒经济(二级学科方向):本学科研究方向从媒体、产品市场及消费者三个维度研究广告运动、广告策划和广告创意、广告法规建设、广告的科学监管、广告受众效果、广告心理、广告媒体等,将传播学与市场营销学、统计学、心理学、符号学等有机结合,既研究广告科学理论,也研究广告实务和运营管理。 4.视觉传播与创意产业(二级学科方向):本研究方向立足媒体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践,开展媒体与信息社会、文化经济、城市发展、公共政策、文化地理等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关注基于媒体的音乐、动漫、游戏、影视、艺术、设计等内容价值实现方式,而且关注媒体在其他文化领域如博物馆、艺术经济、文化旅游、文化政策、知识产权、全民创意等方面的作用。     导师队伍  本专业导师队伍体现出高层次、国际化、重实践的特点。大多数导师具有博士学位,多人留学美、日、英、韩、港;并具有从事新闻传媒实际业务的丰富经验,其中不乏担任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博士生导师以及担任国内新闻传播学会、广告学会、新闻史学会、影视学会的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者,在学术界有影响力。学术团队有突出的科研实力,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等,积极参与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获得了省市的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励多项。  主要学科带头人有: 吴予敏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两届教指委,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广告教育学会副会长;王晓华教授,教育部新闻学科教指委,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丁未教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辜晓进教授,原任英文《深圳日报》总编辑,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史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李蕾蕾教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黄春平教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田少煦教授,教育部艺术学科教指委;刘劲松教授,曾任黑龙江生活报主编,中国新闻教育学会新闻学分会常务理事;郭熙志教授,国内著名电视纪录片编导,“新纪录片运动”代表人物;周裕琼教授,海归博士,广东省“千百十人才”;李明伟教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等。 课程设置:《新闻传播学理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二》、《新闻学研究》、《文化研究》、《广告学研究》、《视觉传播研究》、《大众传媒研究》、《新闻专业主义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传播伦理与法规研究》、《视觉修辞研究》、《新媒体研究》、《数字营销传播研究》、《传媒经济研究》、《品牌传播研究》、《数字媒介与视觉创意研究》、《影视创作研究》、《当代摄影研究》、《城市文化空间研究》、《创意产业研究》等。 教学资源(重点) 1、依托广东省第一个新闻传播学重点研究基地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研究,研究生在校期间将参与多项科研项目;2、在广东和深圳各大传媒集团(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南方报业集团等)、网络新媒体公司以及政府智库等建立了研究生教育培养基地;3、建立了国家级传媒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设备精良的办学条件,研究生就读期间将获得传媒实战经验训练;4、与香港浸会大学建立了硕博连读、联合培养博士的机制,学业杰出者可以申请硕博连读;5、与日本、美国、韩国以及台湾等地高校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研究生可以跨境学习交流。 奖助体系 (学校的由研究生院统一填写) 培养特色 1、科学、规范、全面的学术训练。研究生将获得严格的新闻传播理论、文化理论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训练,形成较为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开阔的学术视野。 2、突出学用结合,强化科研实战。充分利用深圳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窗口和创新示范城市的地域优势,要求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结合深圳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学术研究。 3、一专多能,特色培养。指导研究生发展潜力,注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课题研发、业务拓展、项目组织、信息处理、沟通协调和写作表达能力。 4、国际化培养。充分利用深圳大学毗邻港澳的地域优势,通过国内外高层学者的学术讲座、会议交流、跨境交流、联合培养等方式,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与国际一流高校培养模式接轨,培养国际交流需要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沟通能力。 就业方向   截止2015年6月,本专业毕业的研究生的就业率100%,主要就业方向是:网络新媒体企业(如腾讯、百度等)项目运营管理;主流大众传媒集团(如深圳报业、广电、出版发行集团等)记者、编辑、广告运营管理;各级政府文化宣传部门干部;企业营销广告部、影视传媒和文化传播公司、电子商务公司运营管理;各类学校教师等。 以往生源情况 本专业广受考生欢迎,录取考生主要来自211及具有硕士授权高校,比例达70%以上。 对报考者的要求 1、一般不限制本科生的专业背景,要求报考者对当代新闻传媒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浓厚的兴趣,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素养和科学知识,有学习探索精神,并有良好的阅读写作基础; 2、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推免生报考;推免生考试录取方式均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名额将予以公布; 3、欢迎具有社会从业经验的考生报考。 咨询电话: 0755-26535086                     咨询邮箱:xiaoyan@szu.edu.cn
  • 2017年深圳大学材料工程专业介绍 时间:2016-08-01 点击:136
    085204材料工程(二级学科): 培养目标:     掌握材料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和听说能力;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方向:    深圳大学材料工程专业研究方向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材料加工与设备、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等领域。使学生掌握材料成份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以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为培养重点。 导师队伍: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和科研力量,现有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0人。其中: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5人,校级2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国家级1人,地方级7人,后备级5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B类6人、C类7人;9人入选学校“3+1人才工程”:优秀学者1人,荔园领军学者1人,荔园优青7人。近三年我院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其他科研项目72项,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发表论文400余篇,近百篇发表在NPG Asia Materials、Small、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Nanoscale、Acta Materialia、Carbon等知名期刊上。 课程设置:    主修课程包括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数值分析、材料表面与界面、高聚物结构与性能、半导体材料及其加工工艺、固体物理、专业英语等。 教学资源:  1.深圳大学材料实验中心下设材料化学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实验室、材料性能表征实验室,占地面积5000多平米。目前主要承担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高分子材料系的专业实验和课程实验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材料专业综合设计实验、物理化学、等主干实验课程以及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工艺学、陶瓷工艺学、材料物理性能等其他课程实验的教学任务。    2.我院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现拥有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其中10万以上的大型设备68套,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米,拥有加工、表征、分析、研发等全套设施。 包括:等离子气相沉积系统、真空熔炼炉、真空金属液体急冷装置、扫描电子显微镜、准分子激光器、磁控溅射设备、毛细管电泳仪、俄歇能谱仪、两维细微形状测量仪、热分析系统、 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分析仪、高温综合热分析仪、热电性能测定装置、激光热导仪、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综合物理性能测试仪、热机械性能测试仪、万能材料试验机、飞行质谱仪等。这些先进大型设备实行开放式管理,可预约使用,为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提高实验技能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3.为了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我院申报并获批两个省级联合培养研生示范基地: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除此之外,我院与深圳市新 材料行业协会、深圳市高分子材料行业协会、东莞理工学院以及广东省中山市若干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专业实践以及联合培养机制。迄今为止联合培养基地培养研究生4届,研究生22人,就业率为100%,就业质量良好。 培养特色:   在基础研究方面,选题处于学术研究前沿,应用研究则始终与社会经济密切结合,为地方经济服务。在培养条件方面,我院获批4个科研平台:广东省功能材料界面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陶瓷先进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高分子材料及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为研究生培养,尤其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为了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我院申报并获批两个省级联合培养研生示范基地: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除此之外,我院与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深圳市高分子材料行业协会、东莞理工学院以及广东省中山市若干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专业实践以及联合培养机制。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我院积极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工作,现设有3门讲座Seminar课程,1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案例实践课程,1门全英文精品课程。 对报考者的要求:    报考本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材料科学、物理和化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 2017年深圳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时间:2016-08-01 点击:870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培养目标:    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基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能够掌握相关材料研究领域中先进的工艺设备、测试手段及评价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做出具有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学科方向:    材料物理与化学方向所开展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功能金属与复合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光电薄膜材料及其应用等。重点对材料的材料制备、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质等基础和应用基础进行研究。     材料学涉及到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制备、结构和应用等,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方向目前以纳米功能材料、贵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和能源材料等为研究重点,同时关注材料的表面改性与修饰,并在药物分析、生物传感器等材料分析与计算方面开展了重要的工作,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     材料加工工程以特种功能材料基础与应用基础为研究重点,开展了在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金属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成型、宏微观结构、性能、跨尺度模拟以及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特色。 导师队伍:    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和科研力量,现有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0人。其中: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省级培养对象5人,校级2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国家级1人,地方级7人,后备级5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B类6人、C类7人;9人入选学校“3+1人才工程”:优秀学者1人,荔园领军学者1人,荔园优青7人。近三年我院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其他科研项目72项,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发表论文400余篇,近百篇发表在NPG Asia Materials、Small、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Nanoscale、Acta Materialia、Carbon等知名期刊上。 课程设置:    主修课程包括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数值分析、材料表面与界面、高聚物结构与性能、半导体材料及其加工工艺、固体物理、专业英语等。 教学资源:  1.深圳大学材料实验中心下设材料化学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实验室、材料性能表征实验室,占地面积5000多平米。目前主要承担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和高分子材料系的专业实验和课程实验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材料专业基础实验、材料专业综合设计实验、物理化学、等主干实验课程以及材料科学基础、金属工艺学、陶瓷工艺学、材料物理性能等其他课程实验的教学任务。    2.我院实验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现拥有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其中10万以上的大型设备68套,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米,拥有加工、表征、分析、研发等全套设施。 包括:等离子气相沉积系统、真空熔炼炉、真空金属液体急冷装置、扫描电子显微镜、准分子激光器、磁控溅射设备、毛细管电泳仪、俄歇能谱仪、两维细微形状测量仪、热分析系统、 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分析仪、高温综合热分析仪、热电性能测定装置、激光热导仪、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综合物理性能测试仪、热机械性能测试仪、万能材料试验机、飞行质谱仪等。这些先进大型设备实行开放式管理,可预约使用,为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提高实验技能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3.为了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我院申报并获批两个省级联合培养研生示范基地: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除此之外,我院与深圳市新 材料行业协会、深圳市高分子材料行业协会、东莞理工学院以及广东省中山市若干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专业实践以及联合培养机制。迄今为止联合培养基地培养研究生4届,研究生22人,就业率为100%,就业质量良好。 培养特色:        我院获批4个科研平台:广东省功能材料界面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陶瓷先进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高分子材料及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为研究生培养,尤其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为了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我院申报并获批两个省级联合培养研生示范基地: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除此之外,我院与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深圳市高分子材料行业协会、东莞理工学院以及广东省中山市若干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专业实践以及联合培养机制。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我院积极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工作,现设有3门讲座Seminar课程,1门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案例实践课程,1门全英文精品课程。 对报考者的要求:    报考本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材料科学、物理和化学等相关专业背景。
  • 2017年深圳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介绍 时间:2016-07-31 点击:849
    135108艺术设计(二级学科): 专业代码:135108  专业名称: 艺术设计  学制:  三年   所授学位:艺术学   培养目标: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专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设计专门人才,为国家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艺术设计实践、管理、教育和艺术设计活动策划、组织者。具体目标: (一)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风范。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 、高水平的艺术设计能力和较强的艺术能力与表现力。具备从事艺术设计职业所要求的专业能力、素养及从业的基本条件。 (三)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培养方向: 1.产品设计研究:研究工业化生产方式下的设计问题的专门领域,以家具、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的造型开发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 2.环境设计研究:以优化人类生活和居住环境为主要宗旨,研究自然、人工、社会三类环境关系的应用方向。该方向着力培养具有专业设计及创作能力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方面的人才。 3.服装设计研究:研究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 4.数字媒体与动画设计研究:研究多媒体技术应用、动画市场的潮流资讯和行业信息,动画创作及相关设计领域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技巧。 5.视觉传达设计研究:研究平面及数字技术媒体中的视觉传达设计问题。    导师队伍:(重点) 现有硕士生导师2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讲师8人,博士10人。   学科带头人吴洪教授任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服装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美协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高校艺术教指委理事、委员。深圳市人文社科突出贡献专家,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吴洪教授在学术上将设计学与消费社会的经济学理论相联系,主持过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2013年4月策划并于大学校园里建成中国首个现代设计博物馆;2012年任首届中国设计大展的学术委员及大展论坛的主要策划人;2011年起任深圳设计邀请展的学术策划人和组织者,策划并主持四届“深圳设计论坛暨设计展”。   欲了解其他方向导师详情,请点击查看下面的网址链接: http://art.szu.edu.cn/teachers-teachers.htm 方向一:唐开军、王方良、潘杰、彭燕凝; 方向二:1、室内设计:蔡强、侯佳彤、张岩鑫;              2、景观设计:许慧、李微、宋红阳、宋鸣笛;              3、公共艺术:戴耘、邹卫; 方向三:吴洪、罗莹、戴耕、莫艳、苏芷庭、陈晓穗; 方向四:高飞、李瑛晖、涂星、徐海川; 方向五:陈建军、贺沁洋、周月麟、马东;   近五年来本专业共发论文180余篇,承担包括国家艺术学重大课题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8项,各种项目经费总额达500余万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系统完备。   课程设置: 设计造型基础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设计思维方法研究与实践、设计语言研究与实践、创意管理与实践、设计产业调查、设计专题研究、专业实践、学术考察、跨文化研究等。   教学资源:(重点) 所有导师都和校外企业建立联系,一起合作开发横向设计类研究项目,各种项目经费总额达500余万元。学院也和国外多家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正式签订协议的有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西班牙安德卫普皇家美院等。深圳多家品牌企业是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代表性的企业有深圳歌力思服饰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姜峰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浪尖产品设计公司、康佳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图人设计有限公司、于强室内设计事务等。   奖助体系:(可选项)  参考深圳大学学校的相关规定   培养特色:(重点) 近年来设计学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术研究能力不断增强,侧重高水平设计实践人才培养,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底蕴,并注重兼容性、当代性和地域性的设计教育研究体系。   就业情况:(可选项)     一般在艺术设计公司、企业艺术设计部门、创意管理及咨询公司从事艺术设计工作及其管理工作。   以往生源情况:(可选项)   2016年共录取43人,其中推免生21人,深大应届生4人,录取211高校9人,985高校3人。   对报考者的要求:欢迎本科为同类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欢迎推免生;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   咨询电话:0755-26558651           咨询邮箱:1434866766@qq.com    
  • 2017年深圳大学全科医学专业介绍 时间:2016-07-31 点击:196
    105127全科医学(二级学科): 医疗特色及专科优势: 1. 以全科医学为基础:全科医学科已经成为现代化综合三甲医院必须设置的科室,我科以全科病房为核心、全科门诊及医院内外妇儿及辅助科室、专科医院及社康中心为临床及教学基地,组成完善的全科医师培养系统。     2.以老年医学为重点:我科以发展老年医学为临床及科研重点方向。老年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其疾病谱涉及全身器官系统,被公认为内科全科。我科自创立以来,实施“多学科合作治疗模式(MDT模式)”以及“全人照料”、“和缓医学”等现代的治疗管理理念,在老年慢性病不稳定期、危急重症救治、严重疾病终末期等方面治疗水平居全市领先地位。科室研究领域为“老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老年综合征研究”“老年慢病管理体系构建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精准管理”等。2015年我科被评为医院重点临床学科。     3. 以全人照料为目标:现代医学重视疾病的全方位管理,提倡“医学-心理-社会”为管理模式,我科以“全人照料”为目标,不仅对病人进行疾病评估治疗、而且对致病的社会及生活方式方面进行评估、心理等实行全方位评估及管理。获得“深圳市和谐文明岗”、“巾帼文明岗”等称号。  
  • 2017年深圳大学麻醉学专业介绍 时间:2016-07-31 点击:705
    105116麻醉学(二级学科):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成立于1983年,乘着深圳改革开放的春风,依托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医院1996年成功创建国家“三甲”医院之后,科室得到了很大发展。现麻醉科系医院二级学科、一级临床科室。科室技术力量雄厚,麻醉科现有医护人员30余 名,其中正高级职称5名,副高7名,具有博士学位者 2 人,硕士学位15人。麻醉科主任刘志恒主任医师(德国弗莱堡大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副主任王显春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在美国匹丝堡大学研修,硕士生导师),麻醉科党支部书记兼教学主任黄绍农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即将开放手术间 33间,具有世界先进的麻醉工作站、国际著名品牌的麻醉机及监护仪、自体血回输机、可视喉镜、麻醉深度监护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肌松监测仪、经外周动脉心排血氧定量监测仪、神经刺激仪等先进设备。开展业务除常规的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外,还包括门诊无痛技术、超声引导等可视化技术、自体血回收及回输技术、魏氏鼻咽通气道和喷射通气技术、肌松监测技术、麻醉深度监测技术、手术室外麻醉和无痛技术以及多模式围术期镇痛技术等。为完成各类重大手术,保障病人术中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年麻醉量达4万余人次。     专科优势:专科优势临床技术有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置管及各种神经阻滞技术、肌松监测技术、麻醉深度监测技术等。专科特色包括门诊无痛技术、可视化麻醉技术、自体血回收及回输技术、魏氏鼻咽通气道和喷射通气技术等。利用技术优势面向全市麻醉科辐射,多次帮助各级医院麻醉科解决技术难题。在2015年麻醉模拟操作大赛获得深圳市第一名;2014、2015年连续获得镇痛论文解读大赛深圳市冠军。   科室倡导“舒适医疗”,麻醉科在深圳较早开展了术后镇痛、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等新项目,为每一位在深圳市二医院就诊的患者尽可能提供更多无痛的各种医疗技术。近五年每年完成各类手术的麻醉超过13000例,术后镇痛治疗超过4000例;2000年起开展无痛人工流产手术;2010年起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治疗,现已完成5万余例门诊无痛手术,无一例麻醉意外;除各种常规手术麻醉外,还顺利完成各种复杂性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心脏手术,肺隔离手术麻醉,婴幼儿唇腭裂, 超高龄关节置换,重大急诊创伤,产科急重症,特大面积烧伤整形等特殊手术的麻醉。高质量的麻醉和术中监护管理水平为全院各种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是手术病人的忠实保护神。   除临床工作外,已承担或在研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多次成功举办了省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近年来开展的“术中自体血回输”、“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头部神经阻滞清醒开颅手术”等6项新技术获得院内新技术奖。在教学方面,科室承担了广东医学院、深圳大学、南华大学、汕头大学医学院等教学工作,2004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现已毕业硕士研究生十余名,在读研究生多名。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现为深圳市仅有的三家麻醉专科医生培训基地之一。科内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实习医生和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和考核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院深圳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建立,麻醉科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工作也在不停的进步和拓展,科室的未来将更加注重临床、科研与教学三位一体,紧跟国际医学发展的脉搏,努力倡导“安全、优质、高效、舒适”的围术期医学,为特区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 2017年深圳大学耳鼻咽喉科学专业介绍 时间:2016-07-31 点击:409
    105112耳鼻咽喉科学(二级学科): 耳鼻咽喉科是与特区一同成长起来的临床一级学科。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深圳市最大规模的耳鼻咽喉科。1993年成为医院重点专科,现有2个门诊部和1个住院病区;设有听功能检测中心、内窥镜诊疗中心、呼吸睡眠监测中心、变态反应室、前庭功能检查室和耳鼻咽喉实验室;固定床位35张,在编人员30余人,聘任人员4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7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士11人。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1人、博士后1人、博士5人、硕士5人、学士5人。   听功能检测中心配备有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耳声发射仪、声导抗仪、AURICLE纯音测听仪和助听器验配仪,可开展主客观听力检测、语言测听、婴幼儿听力检测、咽鼓管功能检测、中耳声导抗检测和助听器验配。   内窥镜诊疗中心配备有WOLF内窥镜诊疗系统、XOMED动力系统、PENTAX电子鼻咽喉镜、OTOPRONT和OLYMPUS纤维鼻咽喉镜及射频微波治疗仪,可开展耳鼻咽喉形态检查、照相、储存、打印和窥镜下微创治疗耳鼻咽喉疾病如声带小结、息肉、喉乳头状瘤、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特别对早期发现鼻咽癌和喉癌提供了可靠保证。   中心于2005年在深圳市首家引进鼻内镜导航系统,这对于一些高难度手术如:视神经管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和鼻内镜下脑垂体瘤摘除术及侧颅底手术如听神经瘤摘除术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呼吸睡眠监测中心配备有MONET呼吸睡眠监测仪和ARTHROCARE等离子刀,可监测诊断鼾症、中枢性和周围性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并对周围性病变施以手术和消融治疗。   变态反应室主要完成过敏性鼻炎、咽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过敏原检查和特异性脱敏治疗。    此外,耳鼻咽喉中心尚配备有MULOR显微镜、蛇牌耳科电钻、显微手术器械、SCOPE半导体激光器、STORZ小儿支气管镜、食道镜等设备,为解除耳鼻咽喉疾病患者的痛苦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开展科新技术多项,如:耳显微外科手术、喉显微外科手术、鼻内窥镜手术、先天性中外耳畸形一期成型术、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手术治疗、全喉、部分喉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下咽癌切除及咽喉功能重建术、颈清扫术、视神经管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颞骨切除术、电子耳蜗植入术、高危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等。   科学研究是专业发展之本,科室共承担省部级、厅局级、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科委科技进步壹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叁等奨、国家教委科技叁等奖、省卫生厅叁等奖各1项;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予编写专著10部。   近两年,卢永田主任在深圳率先开展了前颅底及侧颅底等高难度手术,如:颅咽管肿瘤,脑膜瘤,脑垂体瘤及颈静脉球体瘤等高难度手术在深圳周边地区及华南地区有很好的社会影响。相信在院科各级领导支持下,我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将继续保持在深圳的领先优势,精益求精,在科研、教学、继续教育、临床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为医院增辉。为深圳人民提供优质、科学、权威的医疗服务。  
  • 2017年深圳大学眼科学专业介绍 时间:2016-07-24 点击:990
    深圳大学附属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是院重点学科,是广东省低视力康复技术指导中心深圳基地及卫生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深圳培训基地。包括两个门诊、一个病区、一个 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现有医护人员38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硕士生导师1人,科室拥有一批先进的诊疗设备,如 Technolas 217z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系统、Alcon Infinity超声乳化仪、博士伦前后段玻切机、Orbscan II眼前段综合分 析诊断系统、德国罗兰多焦电生理系统、Zeiss免散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仪、YAG激光治疗仪、Topcon综合验光仪、Topcon眼前段成像系统、 Humphrey视野计、Zeiss角膜内皮细胞检测仪、Topcon3D-OCT、Topcon非接触眼压仪等。眼科在复杂性眼外伤的诊治、白内障的手 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年诊治患者6万余人次,手术量年3000余例(含眼科激光手术),承担着深圳市的眼 科临床、教学、科研以及急诊急救任务,已成为在深圳市乃至广东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眼科。 
  • 2017年深圳大学妇产科学专业介绍 时间:2016-07-24 点击:801
    妇科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拥有病床75张,具有英国等离子体双极内窥镜系统1套、德国STORZ腹腔镜系统2套、STORZ宫腔镜系统2套、美 国WALLACH光学电子阴道镜2套、微波治疗仪1台、美国WALLACH宫颈环切高频电波刀1台、宫颈TCT检查系统等先进设备。设有妇科微创、妇科肿 瘤、妇科生殖内分泌、不孕不育及计划生育等5个专业,共有医护人员50人,其中妇科专家团队11人(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4人),博士后1人,博士2 人,硕士6人,护理团队23人,每日均有专家应诊。我院妇科遵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关怀有加、和蔼可亲”的服务理念,解病人之疾苦,除患者之病痛,博 得了广大妇女患者的好评。我科具备雄厚的临床实力和科研能力,除能进行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与手术外,对妇科的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 经验。目前我科手术量已达全深圳市第一。年收治病人3000余人,手术量2500余台。门诊量125315人/年,门诊手术量8254例/年(其中无痛人 流约7000余例),年住院病人达3879人次。 特别关注的领域有: 妇科微创手术:各种妇科腹腔镜及宫腔镜的检查和手术。我科为卫生部妇科腔镜基地,85%手术为腔镜完成。  妇科肿瘤的根治:如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及各种妇科良性肿瘤的治疗。  不孕不育的内分泌治疗及宫腹腔镜的联合手术治疗。  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药物及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及手术治疗。  各种生理与病理因素造成的女性性功能障碍。  女性生活美容:如处女膜修补术、阴道缩窄术。  专 科优势:临床技术有腹腔镜下复杂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儿童腹腔镜手术、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术、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等。我科的专科特色是妇科腔镜微创手术, 在全市三大综合医院中,近5年手术量、出院病人数、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比例及医生人均工作量均位居第一。我科为卫生部妇科腔镜培训基地,95%手术 为腔镜完成;腹腔镜下套扎术剔除巨大子宫肌瘤更是我科首创,深得同行认可。妇科双极气化电切宫腔镜在华南地区首家应用,填补了较大子宫粘膜下肌瘤不能用宫 腔镜电切的空白。腹腔镜下两孔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创伤小,恢复快,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矫治先天性无阴道)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 好诸多优点,我院为深圳乃至国内极少数可独立进行该项目手术的医院之一。 产科 产科是医院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赵卫华,科室主任,医学 博士学位,具有博士后经历,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医护人员共有6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3名,副高9名,具有博士学位有2人,硕士学位8 人。共开设病床 70 张,产科分生理产科和病理产科,设产房、门诊、产前区、爱婴区、康复区、产前咨询等部门,具有母胎监护仪、盆底康复仪 、产后子宫 复旧仪、减痛分娩仪等先进设备。开展业务有 高危妊娠管理 、孕期母胎监护 、远程胎儿监护、应用母体外周血的胎儿无创基因检测、产前诊断 、新生儿遗传 疾病筛查、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遗传优生咨询、生理健康指导、盆底康复、孕期营养、孕妇学校危重孕产妇救治、产后盆底康复、危重孕产妇转诊会诊及接收、减 痛分娩、无创接生等。年门诊量达1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达5000人次。临床技术有 危重孕产妇救治 、妊娠期严重合并症处理 、母胎疾病的筛查与诊断。 专科特色是危重孕产妇救治与孕期母胎疾病的筛查与诊断:我院是深圳市仅有的三家三级妇幼保健综合性医院之一,承担了人口约700万的宝安区、龙华区的急危 重症孕产妇转诊救治工作,在妊娠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治疗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影响力辐射全市及周边地区;我科自2011年在全省率先与华大基因公司合作应用 孕妇外周血筛查新生儿遗传病的“胎儿无创基因检测”及其后的“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 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等项目已获得广大患者及全球产前诊断专家的公 认,蜚声省内,吸引了全市以至全国的众多患者前来就诊。
  • 2017年深圳大学外科学专业介绍 时间:2016-07-24 点击:419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分为12个三级学科,其中有深圳市首个国家临床重点医学专科——骨科,下属五个亚专科:骨关节骨肿瘤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运 动医学科、周围手足神经外科,在骨科学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脑科中心是拥有脑血管病中心、神经肿瘤病区、功能神经科、神经内科综合病区、神经重症监护 室和高压氧科、门诊电生理室、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以及深圳市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深圳市脑损伤与修复医学工程中心和深圳市脑血管疾病救治和质量控制中心等 科研、质控平台。泌尿外科始建于1988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专科建设发展迅速,学科综合实力达省内先进水平,处于深圳市领先地位,在国内具有一定知 名度。开展业务有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癌根治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微创手术。普通外科主要分为胃肠外科、肝胆腹腔镜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等3 个亚型专科,各科经过近10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对本科疾病的诊治水平走在了深圳市前列,与国内先进水平接轨。胸外科是一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 疗团队,医疗设备先进,率先引进并应用循证医学,其治疗方案近乎与国际同步,体现了循证医学的最新成果。烧伤整形科深圳市最早的重点医学发展专科 (1996年),开展了烧伤后期瘢痕畸形、先天性器官畸形的整复及医学美容,激光、强光等生活美容手术数十种,能完全满足病人要求,医疗质量得到了广大市 民的首肯和赞誉。  脑科中心:是以脑神经系统疾病为核心,整合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高压氧科和神经康复医学等相关学科,以临床医疗与疾病研究相结 合的现代医学模式组建的医学中心。拥有脑血管病中心、神经肿瘤病区、功能神经科、神经内科综合病区、神经重症监护室和高压氧科、门诊电生理室、脑血管病防 治办公室以及深圳市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深圳市脑损伤与修复医学工程中心和深圳市脑血管疾病救治和质量控制中心等科研、质控平台。 泌尿外科:始建 于1988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专科建设发展迅速,学科综合实力达省内先进水平,处于深圳市领先地位,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科室具有3D腹腔镜、高 清腹腔镜、氩氦冷冻系统(冷冻刀)、泌尿外科检查床、德国进口双探头立体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钬激光、瑞士EMS碎石系统、佳乐前列腺电切镜、电子输尿管软 镜、肾镜、膀胱电子软镜、精液分析仪、结石分析仪、生物反馈仪、尿动力检查仪、前列腺治疗仪等先进设备。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分 别有12、3、13项,已完成5项,获国家及市级成果奖3项,承担深圳大学医学院临床课的教学工作,近三年举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分别2、 5、6项。近五年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2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部,培养硕士博士(后)研究生21名。 骨关节骨肿瘤外科:骨关节骨肿瘤学科是国 家、省、市重点学科,科室具有计算机导航系统,G、C型壁X光机各一台、全智能手术牵引床1台、手术显微镜2台、进口骨科动力系统10套、骨科3D打印机 系统1套、CPM肢体关节活动仪2套、脉冲式足泵4台等先进设备。开展业务有人工髋、膝、肩、肘以及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复杂人工关节置换及翻修术,恶 性骨肿瘤综合保肢治疗,复杂骨创伤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微创治疗高龄老年髋部骨折等。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市科研课题10余项并取得良好的进展,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6项。出版专著4部。每年举办省市级学术会议及学习班1-2次,受到同行的好评。 脊 柱外科:成立于1998年,经过十五余年近两代人的不懈努力,学科现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在学术上我们一贯坚持以科研为基础,以临床为中心的 原则,时刻瞄准国际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进展和应用。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韩国及国内多家脊柱外科中心保持紧密的协作伙伴关系,每年定时定人 的多方交流不断。近年来,科室医务人员紧跟世界学科发展前沿,开展了十余项国内领先、与国际同步的新术式。如幼儿寰枢椎脱位的椎弓根螺钉治疗,标志着我科 颈椎手术迈入了国内领先行列;极重度脊柱侧弯截骨矫形术标志着我科复杂脊柱畸形矫正手术进入了国内先进水平;经关节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失稳;各类微创手 术;各类复杂脊柱肿瘤(en-bloc)手术;颈腰椎的非融合技术(包括颈椎人工间盘);复杂脊柱畸形矫正技术。建科以来,我们已收治各类脊柱外科病人 20000余例,成功实施手术12000余例,优良率达93%以上。在严重脊柱脊髓损伤、复杂的脊柱畸形、肿瘤和退变的手术治疗方面已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 验。其中许多病例是省外、港澳台及外国患者。 科研教学: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分别有1、3、8项,已完成2项,承担深圳大学医学 院的临床课程教学工作,并承担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汕头大学、深圳大学医学院等院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实习带教工作。近三年举办国家级、 省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分别3、5、8项。近五年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8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6部,培养研究生19名。 创伤骨科:于2004年 10月经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创伤救治中心考查,确定为“广东省创伤救治中心-创伤骨科”,于2005年被评为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于2010年评为“国 家临床重点专科”。主要以诊治运动系统的创伤性疾病为主,诊治创伤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疾患为主要临床任务和研究方向;在严重四肢及骨盆创伤、复杂关节 骨折、各种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各种骨折微创内固定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研工作:完成广东省卫生厅课题8项,深圳市重点课题3项,我科开展 新技术新项目6项,获省科委、卫生厅及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2项。在《中华创伤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统计原学术期刊上发表 论文共近3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业著作2部,并获得多项优秀论文及著作奖。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分别有1、2、1项,已完成3项,获资助 科研经费总额897万元。 教学工作:我院做为广东省最早的临床教学基地,承担深圳大学医学院临床课的教学工作,近三年举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 教育项目分别1、2、3项。近五年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1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3名。这些学生目前正在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医疗科 研战线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运动医学: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为广大急慢性运动损伤患者,特别是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专业的辅助平台与 保障平台,填补了我市在运动医学专科领域没有专业队伍的空白。自我院运动医学科成立以来短短近五年时间以来,所施行的关节镜手术量是我院建院以来过去25 年总和的20倍,目前,我院运动医学科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运动医学临床研究机构。科室所在的骨科201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骨科,享受 卫生部500元人民币的资助。开展业务有全身各大关节镜手术、计算机导航辅助前后交叉韧带重建、1、2、3代关节大面积软骨缺损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手 术、全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损伤修复手术、全关节镜下髋臼盂唇修复手术。 专科优势:专科优势临床技术有计算机导航辅助韧带重建技术、个体化前后交叉韧带解剖双束重建、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技术、肩关节不稳和肩袖损伤的关节镜下修复技术、髋关节镜手术技术、半月板修复与移植、经骨道无锚钉肩袖缝合技术等。 周 围神经手足外科:成立于2014年12月,是深圳地区首个以诊治周围神经、手腕及足踝部创伤和疾病的特色专科。科室拥有德国高清手术显微镜、术中神经电刺 激仪、高清腕踝关节镜手术系统、数字化G型臂和C型臂、微型骨动力系统、冲击波治疗仪、远程视频会诊系统等先进设备。主要开展业务有手足部创伤和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包括:各类骨折及脱位的治疗、畸形矫正、外伤后功能重建、良恶性肿瘤诊治、慢性疼痛症的诊治,周围神经损伤和卡压性疾病的诊治,以及腕关节和踝 关节镜的微创治疗等。 胸外科:胸外科是一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医疗团队,医疗设备先进,拥有进口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检测仪、多 功能参数监护仪、超声刀、震动排痰器等设备。在胸部创伤、食管、贲门、肺部、胸膜、纵隔疾病以及胸廓畸形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肺癌、食管癌等 胸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率先引进并应用循证医学,其治疗方案近乎与国际同步,体现了循证医学的最新成果。 胃肠外科:2002年单独成科,属 外科三级专科,专门收治胃肠道相关疾病如消化道出血、胃癌、结直肠癌、阑尾炎、炎性肠病、胃肠道间质瘤、肠梗阻、巨大腹壁疝、腹股沟疝等。专科优势:有胃 肠道恶性肿瘤的微创规范化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系统治疗、胃肠恶性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等。专科特色是全面开展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 术,腹腔镜胃肠间质瘤切除,腹腔镜腹外疝手术,具有特色造口护理及腹部创面自制式负压治疗,加强并进行了胃肠肿瘤的多学科团队建设,进一步提升了解决本专 科领域疑难临床问题的能力。 肝胆腹腔镜外科:始建于1987年的普通外科学组,1990年成立独立的普通外科肝胆组,2002年成立独立的肝胆专 科。科室医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理论和新知识,开展医疗新技术和新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科室近年来设备不断更新,学科整体实力迅速提高,在亚专 业领域,尤其是肝脏外科和胆道专科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甲状腺乳腺外科:乳腺疾病诊疗中心,以乳腺外科为基础,辅以放射科、超声影象科、病理 科、核医学科、中心实验室共同组成。专科医师15人,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3名。博士后1名,博士2名,硕士8名。开放病床65张。具有乳腺癌的基因 测序、循环肿瘤细胞(CTC)单细胞的测序、3D立体成像系统等先进设备。 “中心”专科与瑞典、美国、日本、韩国及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国内 外著名相关专科建立广泛合作关系,已成功建立乳腺癌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并发起成立深莞惠乳腺癌学术交流平台,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十六项,获省、市级 科技进步奖八项。“中心”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以整合资源优势,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烧伤整形外科:创建于1990年8月,是深圳市最早的重 点医学发展专科(1996年)。具有烧伤悬浮治疗床、鸟牌呼吸机、皮肤拉网植皮机、烧伤超声清创机、激光美容治疗仪等先进设备。设有重症监护区、普通病 区、整形美容病区及专科手术室,特大面积深度烧伤、电损伤、呼吸道烧伤,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是本科特色。同时还开展了烧伤后期瘢痕畸形、先天性器官畸形的 整复及医学美容,激光、强光等生活美容手术数十种,能完全满足病人要求,医疗质量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首肯和赞誉。 开展业务:大面积烧伤、吸入性损伤、电损伤、烧伤残余创面及各种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同事还开展了烧伤后期瘢痕整复、先天性器官畸形整复、皮肤撕脱伤创面修复、毛发移植术及医学美容等专科业务。
  • 2017年深圳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介绍 时间:2016-07-24 点击:789
    医学影像专业是现代医学诊疗的基石,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医学专业是国家级医学影像专业住院医师规培基地,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临床诊断技术水 平居深圳市前列,科研实力和教学师资力量雄厚: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担负深圳大学医学院本科生桥梁课《医学影像学》的大课教学任务。是包括中 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在内的国内、省内多所重点高等医学高校的教学医院和培训基地;目前有7人受聘为广州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南昌大学、汕头大学、深 圳大学兼职和专职硕士生导师,历年培养研究生数(包括博、硕士研究生)共33人,医学影像专业由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三个学科组成,各具特色:      放 射科:是罕见病/疑难病(17会诊网http://www. 17huizhen.com/)医学影像会诊中心首个基地,深圳市神经影像学组组长所在单 位。目前科内配有:500mA以上大型X线机5台,DR共4台,乳腺数字钼靶机1台,多层螺旋CT机3台,高场强MR机3台。各亚专科技术力量雄厚,业务 范围全面,能够充分利用各种先进影像学技术对诸多疑难疾病进行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技术水平位于在深圳市前列,优势亚专科为:神经影像,骨关节影像,乳 腺影像。近年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2项。发表 SCI 收录文章 7 篇,并有百余篇文章发表于国内核心期刊。多次举办 学术会议,在市内放射影像学科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现有深大及其他医学高校专职和兼职研究生导师2名。     超声科:是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 医务人员全国培训基地,该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地。于2006年被评为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2010年被评选为广东省第一批专科 医师培训基地,2015年被评为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点学科。科室现有各种大型超声仪器设备39台,其中20台为国外进口高档彩超,现有工作人员63人, 其中医生46名,包括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11名。拥有博士学位者4名,硕士学位者20名,本科21名。科室具有完善的学科布局,能开 展国内外超声医学领域绝大部分诊疗项目。分为心血管、腹部、妇产科、浅表器官与周围血管超声诊断及介入超声4个专业组:心血管超声涵盖胎儿、小儿及成人的 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结构和功能检查,开展了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卫生部挂牌脑卒中预防和诊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圳市率先开展了颈部动脉超声 筛查。对腹腔、腹膜后脏器疾病的超声诊断也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在以乳腺、甲状腺为代表的浅表器官疾病超声诊断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是国内最先 开展盆底超声检查的医院之一,并连续成功举办5届全国盆底超声诊疗学习班。另一方面将胎儿超声检查的重点从中晚孕期向早中孕期发展,使我科的早中孕超声检 查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深圳市率先开展了超声介入诊断、治疗以及术中超声引导等项目。近年也常规开展了包括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在内的一系列新的超声诊疗技 术。科室科研实力雄厚,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市科创委等课题共31项,获得厅级以上科技创新进步奖10项。 近3年发表科研论文SCI9篇(影响因子大于3.0 两篇),中文核心期刊19篇;主编专业著作5部,获奖2部。 承担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现有深 大及其他医学高校专职和兼职研究生导师4名。共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7人,在读12人;每年举办1-2期全国性继续教育学习班及1-2期市级继续教育学习 班,每期培训全国各地学员200余人以上,每年培训学员600余人以上。
  • 2017年深圳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介绍 时间:2016-07-24 点击:413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深圳市康宁医院始建于1980年,是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直属医疗卫生单位、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集医教研防于一体;同时,承担全市精神卫生防治和康复技术指导工作,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为全市精神疾病三级防治网络的核心。     改扩建的综合大楼于2012年8月27日正式启用,整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诊疗康复环境显著优化;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编制床位450张,临床科室19个,2013年以来门诊每日接诊600-800人次,拥有CT、DR、rTMS等先进诊疗康复设备。     业 务科室设置分为临床服务、社会防治、科学研究等三大系列。目前,情感障碍科、司法鉴定科、社区防治科、儿少精神科、精神康复科、临床心理科,已成为华南地 区乃至全国配置最完备、最具发展潜力的专科。截至2014年12月31日,在岗职工586人,研究生68人(博士20人,硕士48人),高级职称81人。     中 心/医院是国家级精神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教学医院,深圳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安徽医科大学深圳精神卫生临床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医学院的教学医 院(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市科创委组织的中期评估;深圳市脑神经发育障碍康复技术工程实验室获发改委批准立项, 纳入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在2010至2014年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上,深圳市康宁医院连续四年名列精神病专科医院第十位,是深圳 市唯一上榜的医院。在我市各种顾客体验度和公众满意度测评中名列前茅。     目前,全中心/医院大力落实深圳市“三名工程”计划,签约建立“北 京大学第六医院深圳精神卫生中心”、“墨尔本大学深圳精神卫生交流与合作中心”;积极推进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五位一体”(心理医院+精神病院+精神卫生 研究所+精神卫生保健所+综合门诊)建设,以“守护深圳人内心的安宁”为使命,恪守“精业守诚、厚德致和”的院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深圳自身发展特点 的,“院前预防-院中治疗-院后康复和管理”为核心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力求做出深圳特色、深圳气派,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身心健康 作出贡献。 精神病学方向 六大研究领域方向稳定,学术梯队完备。 一是生物精神病学方向。研究主要集中在难治性分裂症、双相障碍、强迫症、孤独症的遗传学研究方面,研究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其中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系列研究等成果被国内同行公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是临床精神病学方向。研究主要以基础应用研究,其中关于情感障碍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主编《双相障碍防治指南》,参编《中国精神疾病防治指南》及国家级继教项目教材《精神病学》等著作。 三是临床心理学方向。研究侧重于心理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家庭治疗、心理测量、心理创伤治疗等方面独具特色,处于国内先进地位。先后举办过中德、中美全国性的家庭治疗培训班,“二项数字必选测验”研究填补了国内心理测量领域的空白。 四是儿童精神病学方向。在省内率先系统开展儿童孤独症的诊疗、康复及指导工作。在国内首先开展“汉语儿童阅读障碍相关问题与脑发育及认知功能障碍”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主编《孤独症诊疗康复与教育》,成为业内指南。 五 是司法精神病学方向。研究主要集中于精神损伤与颅脑损伤后伤残评估,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2009年3月,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国际质量体系 ISO/IEC17020标准认证的法医精神病鉴定机构。《伪装精神障碍的系列评估方法》和《伤病前智力综合评估方法》两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六 是社会精神医学方向。先后完成“深圳市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的中期考核指标 的现场测试等。2005年率先在全国启动“心理卫生进社区项目”,深圳以最高分荣获2009年度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颁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杰出 贡献奖”。2014年,ACTT项目再次获此殊荣。
  • 2017年深圳大学儿科学专业介绍 时间:2016-07-24 点击:610
    科室医护人员共有5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4名,副高8名,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0人。开放床位70张,具有多功能呼吸机、高频呼吸机、视频脑电图 机、脑功能监护仪等先进设备。开展业务有新生儿科、儿童神经康复(高危儿脑损伤、脑瘫、癫痫、脑病、神经发育障碍、儿童心理测验、认知言语康复训练、神经 电生理检查)、小儿血液(地中海贫血、白血病、骨髓移植)、小儿呼吸、消化、心血管、肾脏、遗传代谢病、疑难危急重症、儿童保健等。年门诊量达10万人 次,年住院病人达5400人次。设新生儿科病区、儿内科病区、儿科门诊、儿科急诊、儿童保健门诊、儿童运动功能训练室、儿童认知言语训练室、儿童脑电图 室、脑功能监护室、儿童心理测验室、听力筛查室、儿童肺功能检查室。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分别有0、1、3项,已完成2项,获级成果奖0项,承担深圳大学医学院临床课的教学工作,近三年举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分别1、1、1项。近五年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 我科在神经康复、血液、新生儿、呼吸、心血管、消化、肾脏、内分泌和遗传代谢等儿童疑难、危急重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色专科有:儿童神经康复和癫痫诊疗中心、地中海贫血诊治示范中心、儿童哮喘专科等。     一、 儿童神经康复和癫痫诊疗中心:我院神经学科群系省市重点学科,拥有视频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经颅多谱勒超声、头颅B超、头颅CT、头颅核磁共振、数字减 影血管造影、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体外反搏仪、亚低温治疗仪、高压氧治疗中心等仪器设备。我科儿童神经康复中心集小儿神经、新生儿、儿童保健和康复专业于 一体,具有整体综合优势,重点开展脑损伤早期干预、脑瘫康复、儿童癫痫和神经发育障碍诊治等神经康复专科工作。 ◎ 脑损伤早期干预:对早产儿、低 出生体重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颅内感染、新生儿低血糖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重度贫血等高危脑损伤患 儿,定期进行婴儿神经发育监测、脑瘫早期筛查、姿势反射检查、听力筛查、神经电生理和神经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诊断脑损伤并及时进行丰富环境刺激、神经发 育训练、高压氧和神经营养药物等早期干预治疗和专业规范化管理。 ◎ 小儿脑瘫康复:采用Bobath疗法、认知运动发育推拿法、Rood技术、痉挛肌治疗仪、低频电疗仪、脑血管超声治疗仪等物理运动治疗技术,以及作业疗法、语言认知训练治疗小儿脑瘫。 ◎ 癫痫诊疗中心:应用神经电生理、神经影像学、基因检测、遗传代谢病筛查和血药浓度监测诊治小儿癫痫,应用体外反搏技术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独辟蹊径。对儿童难治性癫痫和癫痫性脑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儿童ADHD门诊:采用国际DSM-Ⅴ诊断标准、注意力测试、韦氏智力测验、儿童行为量表、SNAP-Ⅳ量表、脑电图和影像学检查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药物、注意力训练、生物反馈疗法和行为疗法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 认知言语训练:对于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的患儿,进行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数字认知、图形认知、序列认知、空间次序、逻辑类比等认知训练,以及前语言阶段干预、言语呼吸、发声、共鸣、构音的视听反馈和口腔功能训练。     二、 儿童血液专科:依托我院的深圳市血液病研究所的条件,在儿童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营养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 友病、溶血性贫血等小儿血液系统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重点开展地中海贫血规范化诊治和管理,在全国率先成立地贫之友和地贫服务队,地中海贫血 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全国地中海贫血诊治示范中心。我科在深圳市最早开展儿童白血病的诊治工作,现已成为广东省农村儿童白血病诊治定点 医院。     三、新生儿科:成功救治孕27周早产儿、620克超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重度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高危新生儿。     四、儿童哮喘专科:应用儿童肺功能仪、过敏源检测和吸入疗法诊治小儿慢性咳嗽和儿童支气管哮喘。     五、小儿消化专科:应用小儿胃镜、C13呼气试验,诊治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疡、胃食道反流、急慢性腹泻等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考研资料购买流程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23:00
深圳大学考研网由在校研究生团队运营,网站列出的资料真题等均有货,货真价实,因为要上课,学长/学姐有时忙,请尽量自助下单、在线付款,次日发货。
有考研相关问题的同学们可以点击“QQ在线咨询”联系研究生学长/学姐哦!
QQ号:2854987376


微信二维码

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 1.考研资料、真题、笔记等
  • 2.考研免费答疑
  • 3.考研一对一辅导
  • 4.考研暑期集训营

  • [关于我们] [订购指南] [常见问题]
  • 学校招生问题请直接致电各院系,本站只提供相关资料、真题、一对一辅导等产品和服务。
  • 资料最后更新时间:2023-04-01

  • 资料购买流程
    • 1、进入[考研资料]查找资料;
    • 2、选中您所需资料,点击[加入购物车];
    • 3、填写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
    • 4、填写完信息后[确认下单],并付款;
    • 5、次日发货.【订单查询】
    支付宝合作伙伴 互联网协会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