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导师
  • 刘军 时间:2016-09-17 点击:489
    刘军 副教授 中南大学博士 【社会兼职】: 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RILEM)会员   【联系方式】:        办  公  室:深圳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B503         电       话:+86 0755 2691 8403         传       真:+86 0755 2673 2850         电子邮件:liujun@szu.edu.cn         通讯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主讲课程】:     混凝土渗透性的研究前沿技术及最新进展(创新短课),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实习、新型建筑材料   【研究方向】: 高性能混凝土;土木工程结构耐久性 【论文著作】: [1] 刘军,[2] 董必钦,[3] 邢锋,[4] 刘伟,[5] 霍[6] 元。海砂氯离子与水泥胶体结合的模拟实验与结合机理[J]。硅酸盐学报,[7] 2009. (Ei收录) [8] 刘军,谢友均,邢锋,董必钦. 氯离子对粉煤灰混凝土表层渗透性的影响,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3. (Ei收录) [9] 刘军,[10] 邢锋,[11] 董必钦,[12] 丁铸、马红岩。盐雾环境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 (Ei收录) [13] Jun Liu,Feng Xing,Bi-Qing Dong. “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the Diffusivity of Concrete Chloride Ion”.Advanced Material Research. 2013. (EI收录) [14] 刘军,谢友均,邢锋,董必钦. 自然浸泡环境下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孔结构的影响,硅酸盐通报,2013. [15] 刘军,[16] 邢锋,[17] 董必钦,[18] 丁铸。模拟盐雾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沉积特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 [19] 刘军,谢友均,邢锋,董必钦.粉煤灰对混凝土表层渗透性能的影响.硅酸盐通报,[20] 2013. [21] Liu Jun. The information performance after chlorine salt erosion and structur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after the usage of repair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CIII 2008. ISSN:9780769534350。(Ei收录) [22] Liujun.The damaging effects of atmospheric ion on the concrete structure.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oncrete future. 2008,10 (ISTP收录) [23] Liujun. Study on the durability risk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with chloride attck(ISTP收录).The 3rd annual meeting of risk analysis council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disaster prevention.2008 (ISTP收录) [24] 刘军,[25] 邢锋,[26] 董必钦,[27] 霍[28] 元。海砂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微观形貌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7。 [29] 刘军,[30] 邢锋,[31] 董必钦。混凝土孔结构和渗透性能关系研究[J]。混凝土。2008。 [32] 刘军,[33] 邢锋,[34] 董必钦,[35] 霍[36] 元。沿海大气中氯离子对混凝土结构作用研究[J]。混凝土。2008。 [37] 刘军,[38] 邢锋,[39] 丁铸。环境参数对大气氯离子作用的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08. [40] 刘军,邢锋,董必钦,霍[41] 元. 采用河砂模拟海砂的试验方法研究[J]。混凝土。2008. [42] 刘军,[43] 邢锋,[44] 董必钦. 模拟大气氯离子对混凝土作用的研究方法[J]。混凝土。2008. [45] 刘军,[46] 邢锋,[47] 董必钦,[48] 刘锐,[49] 张旺洵。滨海环境混凝土渗透特性与微观结构关系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 [50] 刘军,[51] 邢锋,[52] 董必钦,[53] 马红岩. 混凝土的微观孔结构及对渗透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09. [54] 刘军,[55] 邢锋,[56] 丁铸。沿海大气氯离子在混凝土结构的累计沉积量研究[J]。建筑科学.2009. [57] 刘军,[58] 邢锋,[59] 董必钦。氯离子在混凝土孔结构中的渗透模型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60] 2009.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含氯离子混凝土碘离子快速扩散系数研究(51108271). (项目主持人)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沿海地区受氯离子侵蚀混凝土结构氯离子扩散系数检测新技术的研究(2010-k4-19)(项目主持人)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滨海环境下内含氯离子混凝土结构快速渗透系数检测的新方法(JC201005280569A)(项目主持人) 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滨海环境下受氯离子侵蚀混凝土结构渗透系数检测的新方法研究(2010CEM016)(项目主持人)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滨海盐雾区复杂环境下多重腐蚀因素耦合作用对混凝土基础设施耐久性的影响研究(JCYJ20120613115622154)(项目主持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包覆相变微胶囊/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调控和导热机理(51173109)(第四参与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湿环境条件下海砂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特性研究(51108273)(第四参与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滨海腐蚀环境自修复混凝土体系基础研究(51120185002)(主要参与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近海重大交通工程地震破坏机理及全寿命性能设计与控制(2011CB013600),第4课题:近海重大交通工程结构抗震性能劣化机理与时变规律(主要参与人) 深圳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滨海大气环境下氯离子对混凝土结构作用机理研究(200837)(项目主持人)  
  • 姚文胜 时间:2016-09-10 点击:490
    姚文胜,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宪法与行政法专业博士后,深圳大学特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社会法学会理事、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农民工争议预防调解”课题组 (世界银行资助项目)核心专家成员,深圳市法律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本科毕业于深圳大学,后相继毕业于厦门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获民商法法学硕士、民商法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政府采购、劳资矛盾预防和劳动关系改善、廉政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出版专著《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主编《劳资协商制——中国劳动关系改善的路径选择》(法制出版社,2012年)、《利益均衡——推进社会公平的路径选择》(法律出版社出版,2012年)。在《中国法学》、人民日报《人民网》、《法院报》、《中国党政领导干部论坛》、《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等刊物、载体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网等全文转载或摘转。有关学术研究成果受到我国民法前辈学者、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余能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生导师周汉华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柳经纬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主导创立劳资矛盾治本机制——劳资协商制相关理论及试点、借鉴新加坡经验推动创设全国首个党代表工作室等学术实践受到国际著名学者、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研究员、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教授的高度评价,郑永年先生为其专著《利益均衡——推进社会公平的路径选择》亲笔作序,王长江教授亲自撰写3000多字书评发表在人民日报《人民网》。“劳资协商制”获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领导肯定,2013年下半年拟在全国推广。“党代表工作室”已在广东全省推广。创设的法学教育实践及社区普法维稳综合载体——“法律超市”先后在深圳市宝安区及深圳市全市推广,写入“深圳市十二五普法纲要”,被评为深圳市首批政府专项资助的普法创新项目。 
  • 尤乐 时间:2016-09-10 点击:339
    尤乐,江苏省无锡市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后(清华大学法学院),香港大学法律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Leslie Wright Fellow。曾在《法学杂志》、《江苏大学学报》、《广西大学学报》《贵州大学学报》、《广西社会科学》、《深圳大学学报》、《政法学刊》、《岭南学刊》、《天津行政学院学报》、《广东行政学院学报》、《福建行政学院学报》、《陕西行政学院学报》、《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等刊物发表《区域合作视角下的ECFA》、《论ECFA的法律性质》、《论普选后香港公务员制度的中立性》、《论地方行政立法后评估之对象》、《论地方行政立法后评估中的合法性评价》、《浅论村民自治的本体问题》、《行政征收的价值追求和方法选择》、《论对“网吧”特殊社群之禁止和限制》、《行政资助的主体、概念和目的》、《从基本权利看资助行政》等多篇学术论文,曾获得“第二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先后参与《宪政与行政法治发展报告》(2005-2006卷)和《中国宪法事例研究》(二)、《突发事件应对法释义》等的编写工作,以及地方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广州市政府)、行政规划法律制度研究(司法部)、政府法制建设三十年研究(国务院法制办)、普选对香港政治文化的影响(全国人大基本法委员会、清华大学法学院)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座右铭为“怀天下、求真知”。笃信陈独秀先生的箴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 邱瑞虹 时间:2016-09-10 点击:723
    邱瑞红,吉林省长春市人,深圳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199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200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行政法学专业,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宪法学·行政法学专业。曾担任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2004年7月 毕业分配至深圳大学法学院任教。     在《法制与社会发展》等法学杂志发表《论行政许可设定权》、《比较法视野下的行政判决不得加重处罚原则》等学术论文数篇,并有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与《行政行为法典型案例》等教材的编写工作。参与《中国审判案例要览》(国家法官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编)行政审判案例卷2000—2002年各年度编审工作。
  • 刘美希 时间:2016-09-10 点击:680
    刘美希,深圳大学法学院讲师,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民法哲学,已在《山东社会科学》、《法学论坛》、《深圳大学学报》等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
  • 刘飙 时间:2016-08-23 点击:968
     法律系讲师,深圳大学法律顾问,执业律师。1967年出生于广东省兴宁市,1979年赴穗求学,1980年考取执信中学并在该校完成中学学业,1986年入读深圳大学法律系本科,1990年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并留校工作至今。其中于1992年至1994年公派山东大学哲学系进修并取得哲学第二学士学位。现讲授民事诉讼法、法律文书等课程,并兼管深圳大学法律援助站。
  • 李洪涛 时间:2016-08-23 点击:575
    李洪涛,深圳大学法学院讲师,外交学院国际法硕士。 联系方式:liht@szu.edu.cn
  • 金洪玉 时间:2016-08-23 点击:363
    留学日本获法学博士,现在深圳大学法学院任教,从事民商法和公司法教学研究。 
  • 杜东亚 时间:2016-08-23 点击:362
     杜东亚,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深圳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在读,专业方向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1996年9月至2003年7月在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分别获得英语文学学士学位和环境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7月起任教于深圳大学法学院。2007年9月攻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 左德起 时间:2016-08-23 点击:684
     左德起,男,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深圳大学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刑事诉讼、司法改革的教学研究。             左德起副教授曾从事检察官职业近十年,迄今从事律师职业也已有7年,具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2004年至今,于深圳大学法学院任教,主讲刑事诉讼法、法律文书、刑事政策等多门课程。       左德起副教授的主要学术研究成果:     【论文类】 1、《司法诚信问题刍议》,载《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2、《试论法院审判委员会职能的转变》,载《特区实践与理论》2012年第1期。 3、《不起诉案件听证制度刍议》,载《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4、《试论检委会决定书的公开化——以基层人民检察院为视角》,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刊号:ISSN 1004-1303。 5、《刑事审判权的诚信问题探析》,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刊号:ISSN 1000-260X。 6、《深圳基层法院简易程序适用的现状与完善》,载《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年第4期,刊号:ISSN 1673-5706。 7、《刍议检察委员会的回避制度》,载《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刊号:ISSN 1005-5738。 8、《刑事侦查权的司法介入》,载《北方法学》2010年第4期,刊号:ISSN 1673-8330。 9、《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困境及出路——以刑讯逼供为主视角》,载《证据科学》2010年第3期,刊号:ISSN 1674-1226。 10、《通奸入罪论》,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11期,刊号:ISSN 1009-0592。     11、《刑事侦查权的失衡问题刍议》,载《学术交流》2010年第4期,刊号:ISSN 1000-8284。  12、《从食品安全法实施中看刑事责任的完善》,载《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年第4期,刊号:ISSN 1672-2396。 13、《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Emancipation of Mind to Criminal Justice——Taking Yang Jia Case as an Example》,载《CHINA LEGAL SCIENCE》(《中国法学》英文版)2009年第3期,刊号:ISSN 1003-1707。 14、《辨认结论的证据效力及其取证程序研究》,载《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刊号:ISSN 1003-6121。 15、《刑讯逼供的证明机制》,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刊号:ISSN 1008-7966。   16、《权利还是权力——也谈传媒与司法》,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2期,刊号:ISSN 1007-9882。 17、《论电子商务中的法律秩序》,载《风光发展论坛》2005年第3期,刊号:ISSN 1671-2706;CN 53-1170/GO。 18、《刑讯逼供的历史合理性及现实批判》,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刊号:ISSN 1004-9428。 19、《重大工程同步预防问题研究》,载《检察实务疑难问题研究》(论文集)2004年11月,中国检察出版社,书号:ISBN7-80185-292-3/D.1273。 20、《论审判前的补充侦查》,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刊号:ISSN 1004-9428。 21、《试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的十大关系》,载《检察理论研究集粹》(论文集)2001年1月,中国检察出版社,书号:ISBN 780086843。 22、《律师介入自侦案件刍议》,载《深圳法制报》,1997年2月。 【著作类】 1、《刑事诉讼法》,撰稿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书号:ISBN 978-7-5115-4002-2。 2、《刑事司法诚信问题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书号:ISBN  978-7-5118-2120-1。 3、《职务犯罪侦查问题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书号:ISBN 7-5036-5840-1。 4、《消费损害赔偿计算标准》,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书号:ISBN 7-80182-314-1。 5、《刑事诉讼法》,共同译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书号:ISBN 7-5620-2531-2。 【其他】 1、《恪守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意义重大》,载《深圳特区报》,2012年12月4日。 2、《精神卫生立法健康社会可期》,载《深圳特区报》,2012年11月20日。     课题研究情况:   2001年教育部科研项目——“中国刑事司法改革前瞻”,并参与专著编写(参与人) 2002年福特基金会赞助项目——“中国刑事诉讼改革”(参与人) 2002年深圳市检察院项目——“检察事务研究”(参与人) 200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项目、美国福特基金会赞助项目——“中国公诉制度改革”(主要参与人) 2006年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刑事司法诚信问题研究”(负责人,06SFB5017) 2007年深圳大学校级课题——“‘和谐社会’中的刑事诉讼”(负责人) 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专项委托课题——“‘统一证据规定’实证研究”(主要参与人) 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龙岗检察院负责)——“基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制度改革研究”(主要参与人,GJ2209C06) 2011年盐田法院与深圳大学法学院合作的横向课题——“主审法官负责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负责人) 2011年深圳创新思想库课题“深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一体化研究报告”(主要参与人)       
  • 朱志晟 时间:2016-08-23 点击:774
    朱志晟,男, 1965年生,1987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9月起在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在职攻读国际法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国际私法学会理事。     1990年至1996年,在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系担任国际法教学工作。1996年调入深圳大学法学院,先后担任法学本科、研究生和夜大学、函授班等的《国际私法》、《国际公法》、《涉外经济法》、《法律专业英语》、《仲裁法学》、《国际商事仲裁法》等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先后在《现代法学》、《法商研究》、《深圳大学学报》、《政治与法律》、《河北法学》、《当代法学》等权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参加《国际法律大辞典》、《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法律大辞典》等多部大型工具书的编写;参与《法学通论》、《法律基础》、《改革与法制》、《现代市场经济手册》、《涉外经济法律实用手册》等著作的撰写。     1995年月,受加拿大大学联合会(AUCC)的邀请,在加拿大约克大学Osgoode Hall法学院作访问学者,专门进修国际商事仲裁法。
  • 周娅 时间:2016-08-23 点击:521
    周娅,女,江西南昌人,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1999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2年、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分别获法学硕士学位、法学博士学位。现为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理事。主讲《刑法》、《刑法思想史》、《刑事政策》、《犯罪学》等课程。在《中国法学》、《刑事法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犯罪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几十篇。主持并参与多项大型课题。多次应邀参与实务部门案情分析,针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相关时评;积极举办公益讲座,以及担任媒体法治节目嘉宾等活动。   代表性学术著作: 1、《短期自由刑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专著) 2、《罚金刑易科制度探析》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6期刊全文转载) 3、《短期自由刑改革措施论纲》,《刑事法评论(第1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非法持有毒品罪:风险社会中的犯罪构成分析——基于刑事政策的解读》,《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5、《关于短期自由刑服刑罪犯的调查报告》,《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6期 6、《环境犯罪主观归责制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 7、《犯罪地点选择之实证研究——基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观察》,《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年第6期 8、《试论绑架罪之第三人》,《人民检察》2011年第10期 9、《宽松刑事政策之典型刑罚实践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10、《短期自由刑之处遇改善与现代刑事政策》,《深圳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5期 11、《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合著) 12、《加入对我国的影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合著) 13、《美国刑事诉讼:法律与实践(第六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译著)。 14、《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源于比较研究的理论借鉴与建言》,《刑法问题与争鸣(第11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15、《刑罚的目的是什么?——也论许霆案》,《检察日报(理论版)》2008年2月28日       
  • 周卫 时间:2016-08-23 点击:311
     周卫,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汨罗人,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本科毕业,武汉大学法学院硕士、博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法学分会会员,1992年开始从事高等院校教育工作,2006年到深圳大学任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环境保护热点问题》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法、经济法,代表作品有专著《环境规制与裁量理性》(厦门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环境规制与裁量理性”的研究(已结项),主持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课题“地方环境软法实施机制研究”,主持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课题“粤港澳环境合作的软法研究”,曾参与国家环境保护部重大课题“环境法制定研究”,以及深圳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托的“深圳市能源保障立法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在法学核心、CSSCI期刊及国家级重要报纸发表专业论文多篇,有文章为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全文转载。
  • 赵明昕 时间:2016-08-21 点击:737
      赵明昕:1972年2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在保险法学研究方面造诣颇深。曾经在法律出版社出版专著一部、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参编教材一部、在《现代法学》、《保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河北法学》、《法制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与过《保险法》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定工作。(深圳大学考研网)
  • 张英 时间:2016-08-21 点击:385
    张英副教授,广东汕头人。深圳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1996年至2000年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国际法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1999年,在欧洲大学研究院法律系(意大利佛罗伦莎)研修欧盟法;2000年调入深圳大学法学院工作。主讲国际公法、国际法案例、国际经济组织法、专业英语等课程。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国际反倾销法律制度的研究。近年来,在《法学评论》、《法商研究》、《政治与法律》等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奥本海国际法(第9版)与国际法的发展》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从阿姆斯特丹条约看欧洲法院管辖权的新变化》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入。(深圳大学考研网)
考研资料购买流程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9:00—23:00
深圳大学考研网由在校研究生团队运营,网站列出的资料真题等均有货,货真价实,因为要上课,学长/学姐有时忙,请尽量自助下单、在线付款,次日发货。
有考研相关问题的同学们可以点击“QQ在线咨询”联系研究生学长/学姐哦!
QQ号:2854987376


微信二维码

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 1.考研资料、真题、笔记等
  • 2.考研免费答疑
  • 3.考研一对一辅导
  • 4.考研暑期集训营

  • [关于我们] [订购指南] [常见问题]
  • 学校招生问题请直接致电各院系,本站只提供相关资料、真题、一对一辅导等产品和服务。
  • 资料最后更新时间:2023-06-01

  • 资料购买流程
    • 1、进入[考研资料]查找资料;
    • 2、选中您所需资料,点击[加入购物车];
    • 3、填写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
    • 4、填写完信息后[确认下单],并付款;
    • 5、次日发货.【订单查询】
    支付宝合作伙伴 互联网协会认证